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藏粮于技:智慧农业绘就“科技农耕图”

发布时间: 2023-08-17 02:54:08 来源:东方资讯

无人机在六师奇台农场田间打药(资料图片)。王静玮 摄

六师奇台农场二十五连种植户维修滴灌带,为冬小麦滴水施肥作准备(资料图片)。 林云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对奇台农场冬小麦进行预测产(摄于7月14日)。 林云 摄

六师奇台农场种植户使用微生物菌剂,助力冬小麦增产(资料图片)。 林云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靖茹 通讯员 王雪洁

在兵团,每到丰收的季节,总能看见各种现代化农机的身影。从人拉犁耙到全程机械化,兵团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产业提质、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新时代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素有“兵团粮仓”之称的六师奇台农场,“智慧”的味道愈发浓厚,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正让一幅“科技农耕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新冬52号”显身手

小麦要高产,选种很重要。“今年,专家推荐我继续种‘新冬52号’,这个品种分蘖能力强、抗寒、耐旱,还抗倒春寒,产量还不错。”六师奇台农场二十二连职工邵大文说。

今年, 邵大文种植了53亩小麦,实际测产单产897.14公斤。

邵大文提到的“新冬52号”是2015年审定,以高产大穗型品种“新冬17号”为母本,以抗病抗倒型品种“新冬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属优质中筋品种,该品种既优质又丰产。

据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桑伟介绍,奇台农场百亩超高产示范田按照“增密度、降株高、水肥一体化、系统化调、构建高质量群体”的技术路线,在选用“新冬52号”高产品种的基础上,提高整地质量,实现一播齐苗。

不仅在奇台农场,放眼整个兵团,“新冬52号”都凸显出其高产潜力。前不久,八师一四三团十六连职工石磊种植的冬小麦高产示范田传来喜讯,单产894.3公斤,他种植的品种正是“新冬52号”。

“新冬52号”冬小麦培育人、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专家洪雪梅说:“‘新冬52号’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的特性,有单产上900公斤的潜质。”

近年来,奇台农场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持续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加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育、繁、推力度,引进推广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同时,扩大粮食制种精细加工面积,保障良种覆盖率。

智能农机“高大上”

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配”,智能农机装备已经挑起“大梁”,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角”。

眼下,奇台农场职工黄福正忙着检修播种机,他拿着扳手、螺丝刀在车上东拧拧西看看,这台高达两米的“大家伙”即将在一个月后的小麦播种中大显身手。在黄福身后,奇台农场十七连佳鑫源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整齐码放着各式各样的新农具,一台台农机则停放在车库里,空气中混杂着油漆和柴油的气味。

佳鑫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从最初的11位股东发展到现在的110余名社员,黄福就是其中之一,合作社办公室的桌上放满了黄福获得的奖杯和奖状。

除修理农机之外,黄福还承担着培训农机驾驶员的任务。2019年以来,六师五家渠市农业农村局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举办农机驾驶培训班,职工群众通过理论和驾驶技能考试后,可以取得相应的农机驾驶证。这一举措,受到职工群众点赞。

“以前家里有农机但没有驾驶证,还得雇人开。现在自己考取了农机驾驶证,方便多了。现在的农机驾驶技术比以前好学,有了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只需设置好作业幅宽等数据,就可以保证农机精准笔直作业。无论整地、播种、收割,都可以设置好程序一气呵成,耕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黄福说,在六师五家渠市范围内,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9%。

施肥时,无人机帮了大忙。“近几年,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无人机功不可没。”奇台农场五家渠佳禾钰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志斌说。

徐志斌从2014年开始使用无人机施肥。他介绍道:“扬花期是决定小麦增产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肥料一定要跟上,到了扬花期,小麦只能靠叶面吸收营养,但这时人没办法进到地里施肥。在无人机诞生以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好多年。”

而现在,徐志斌只需要在手机上点按几下,无人机就会按设计规划路线低空飞行、往返穿梭,旋翼转动着,肥料从机身喷嘴内喷出,均匀洒入良田,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30多亩麦田肥料喷洒作业。

“科技发达了,庄稼地越来越‘聪明’,我们‘偷会儿懒’,也能喜获丰收。”徐志斌信心十足地说。

田间管理助丰产

“田地里的事问孙志远准没错!”在热心职工群众的指导下,记者找到奇台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志远,他一语道破奇台农场小麦高产的秘密。

“种小麦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小麦喜阴凉,奇台农场地处天山北坡,气温适合小麦生长,占了地利。这几年,我们在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技术上,师里的科技特派员定期去田间提供指导服务,从整地到播种、施肥、收割,都有专家手把手指导,这是人和。三个要素占了两个,我们的小麦想不高产都难啊!”孙志远自豪地说。

正如孙志远所说,天帮忙,人努力。近年来,奇台农场党委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指导下,始终把“稳粮”放在农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将保障粮食安全纳入对基层党组织“星级党支部”考核内容,做到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并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根据农场气候情况,组织种植户适时播种,适播期内播种面积达到95%以上。奇台农场配套使用良种良法,不断向更高水平的新时代“兵团粮仓”迈进。

在运用良法方面,奇台农场采用“选优品种、增株增穗、降高抗倒、宽窄配置、精细播种、精准化控、科学施肥、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九大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高产创建措施闭环管理模式,向周边及更为广阔区域辐射推广。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技研发和指导梯队,建立了五级科技推广示范体系,一方面使得新技术能够很快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能让种植户依靠农业专家,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粮油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江鲁说。

2016年,陈江鲁决定长期在奇台农场工作。种植户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这些都是陈江鲁思考研究的内容。

“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种植小麦都有不同的时间节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种植关键期,为种植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陈江鲁说。

今年4月,一场倒春寒急坏了奇台农场二十五连职工刘春兰。刘春兰说:“我发现田里的麦苗有枯黄的现象,当时心里非常着急,想到找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来帮助解决。”

陈江鲁经过“把脉问诊”,对症开出“处方”,指导刘春兰用营养调节剂增强小麦的抗倒春寒能力,解决了小麦生长关键期遇到的问题。

此外,六师五家渠市开办 “三农大讲堂”、团场职工夜校,召开连队田间例会,培训人数30余万人次,做到常态化培训、现场化管理、集成化攻关、标准化推广,确保技术集成的到位率和时效性。

“农田里,软件、硬件设施条件越来越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刘春兰坚定地说。

标签:

为您推荐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