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哈佛大学耗时80年,调查800多人后发现:长寿的关键并非身体强健

发布时间: 2023-04-13 23:12:26 来源:第一心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国内,人们的友谊都存在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相互尊重信任,彼此支持与互相理解。

卢梭曾说,互相尊重是友谊的基础,互相信任是友谊的灵魂,尼采也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的契合,无需言语,只需用心感悟。


(资料图片)

有关于友谊的赞颂数不胜数,这是因为友谊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增进个人成长,所以我们才认为友谊是人类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友谊不光能在情感上丰富我们的体验,它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耗时八十多年,调查了八百多人后发现长寿的关键并非身体强健,而是良好的社交关系。

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九三八年,哈佛展开了一项世界上最著名的长期成人生命历程研究,他门找来了八百名美国男性,并进行了八十多年的跟踪调查,他们不断完善研究对象的数目和范围,细化到家族社区,乃至于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活环境。

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参与者在不同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其中包括身体健康,情感状况,工作事业以及社交情况等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这项研究还探究了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和人际关系之间存在某些关联,并且这种关联将体现在亲密关系的数量之上。

假如五十多岁时拥有更多的亲密关系,身体健康程度就会更好,尽管经济地位,财富权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生活质量,但它们都不是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与此同时,他也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研究专家。

此人认为,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亲密社会关系的存在可以增加个体的快乐感和幸福感,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刺激类固醇等生理指标的分泌,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他们用长达八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以及大量的数据和分析研究出了这个事实,如此看来,个体的健康状况的确与亲密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优质社会关系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其中包括身体素质,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等等,亲密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相对比较间接,但却不可忽视。

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相对稳定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比如身体健康生活稳定的人若缺乏亲密社会关系,他可能会孤独失落,进而产生消极情绪,这些状态将进一步导致其身体健康程度逐渐下滑,但如果他的身边有亲密的朋友家人等关系,他们就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与陪伴,进而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说一下优质社会关系给个体健康所带来的改变。

一,带来轻松的感受。

亲密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常常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支持,这些都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研究结论显示,一个人身边人的平均学历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他的能力,并且这件事与他的工作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息息相关。

亲密的社会关系会带来近距离,以及更为私密的交往,假如个体身边的亲密关系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他们的社会交往质量和社会生活水平也会更加优越。

毕竟高学历人才普遍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工作上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拥有这样的圈子,显然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与此同时,高水平也意味着个体能在多种环境下游刃有余,内心轻松自在。

不熟的人打交道时会格外注意分寸,生怕一不小心踩到对方的红线,所以交流起来自然满心顾忌,无法放松。

时间一长这种紧绷的心情就会变成负面情绪,进而让人疲惫。

二,交往带来的压力。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自称社交恐惧症,他们天生对社交感到害怕和不舒服,一旦处于人多的场合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长此以往,负面的情绪会迫使身体引发炎症,而这些炎症包括关节炎,胰腺炎,甚至是糖尿病等等。

三,幸福感。

熟人互相认识对方,他们早已建立起了深厚长期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关系,它可以让人感到被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在面临困难或挑战时,熟人之间的互动与支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进而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最关键的便是你在中年期能否维持着稳定而多段亲密的社会关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标签:

为您推荐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