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避免“弯腰装嫩戴面具”,儿童文学写作需要怎样的语言和态度

发布时间: 2023-03-17 17:11:24 来源:文汇网

“语言的个性化是作家成熟的的标记,也是不少作者的终生追求。但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一些语言干巴、弯腰装嫩带着面具说娃娃腔的现象依然顽固存在。提倡新的自然的语言风格,要带给孩子有阅读上的品味与享受。”今天,在上海少儿图书馆举行的2023年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现场,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江会长说。

“上海好作品”同期揭晓,七部获奖作品分别为陈茜的童话《彩虹接待日》、康华的童话《魔力花》、郭去疾的短篇小说《雪人》、韩丽君的童话《鲸鱼安安出生记》、黄文军的儿童诗《我只认识九个国王》、宋颖杰的侦探小说《毃门的窃贼》、唐池子的童话《云裳》。活动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主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协办。


(资料图)

近年来,一批出版社努力挖掘,尤其是主题类题材,如红色、乡土、传统文化、海派文化题材等,但依旧存在选题雷同、老套、跟风等现象。张锦江认为,儿童文学要有更大视野来拓宽创作题材,并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海派儿童文学除了以陈伯吹、任溶溶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中坚力量也在持续成长。如《野芒坡》《像蝴蝶一样自由》等作品融入了犹太人获救、土山湾等海派元素。

创作艺术感的触发,就像契柯夫说的“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咔的一响,一篇小说就此准备好了!”在这当中“咔的一响”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对“真理的领悟”。在张锦江看来,作家对“真理的领悟”的敲响,应像山涧的泉水叮咚、好似小草上晶莹的晨露、尤如草原上清脆的驼铃、更像云雀在空中的啼鸣,“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口号、教训、责斥。”

此外,热情真诚地拥抱生活,对于儿童文学创作也不可或缺。“如果一个作家激情不退地在生活中,会觉得精彩纷呈无处不在,任何生活都可入诗入画入文。孩子眼里万物有灵,注定万物可写。然而,不关注生活,必会活水枯竭,以至某些作者只能不断重复自已。”他说。

据悉,“上海好作品”是对上海本土作者在本市各类杂志社发表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褒奖,每年一届,现已出版四本“上海好作品”专辑,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凤凰飞过梧桐树》。会上同期揭晓第十届学会奖两位德高望重的幼教工作者:蔡之珊与高必先,这是对上海80岁以上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编辑、画家以及小幼教工作者的专项奖励。2022年度“上海市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先进工作者”颁予任哥舒、楼屹、周颖、刘巍。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